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梁光泽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沉重的拍卖槌声

2011-02-16 17:33:22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梁光泽
A-A+

  (95.10.11)不久前海外一份有影响的杂志有篇署名文章称,内地拍卖场中“槌声阵阵,陷阱重重”。文章引用香港著名收藏家和书画鉴定家张宗宪先生的话说,在他所见过的一些拍卖会中,有赝品的竟达九成以上,这种现象以小型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为甚。不知张先生出席过哪些拍卖会,所以对他的说法不敢苟同。不过中国的艺术拍卖会为数众多,而且多得不合理这倒是事实。

  据1994年第4期《画廊》中的一篇文章《上海书画市场拍卖透视》透露,“美国只有4家拍卖行,香港5家,上海有17家之多,全国超过200家。”如果上述数字是确实的话,这可真是惊人。以美国这样一个拥有成熟艺术市场的国家才有四家拍卖行,而我们光是上海一地,就有17家拍卖行!可想而知,拍卖之中到底有多少是精品?!

  拍卖素被称为第二市场。在没有画廊这样一个一级市场的状态下,以拍卖交易方式来代替其职能,那就产生头重脚轻,本末倒置的现象。一级市场的萎顿和滞塞严重制约了完整意义上的艺术市场的结构,其产生的后果是逼使二级市场行使一级市场的功能。在一个成熟的艺术市场里,艺术拍卖和博览会均属于顶级艺术“商务”活动,人们可以通过传媒知道艺术家,但真正要接触艺术的作品还是要到常设的画廊,通过画廊的展览和印刷品,或者画廊经理人和艺术顾问的介绍才能真正了解艺术家的创作。即使是古董等器物,最好也是通过常设的古董行来进行研究和揣摩,才能真正了解某件古代艺术品的真正价值。如果没有实物的体验,光凭拍卖前短短的展期就到拍卖场参与竟投,那是相当冒险的事。而未经专家分析和仔细鉴定,就把物品拿上拍卖台,也会损害拍卖行的信誉。

  中国过热的拍卖市场反映了人们的投机意识,一些传媒的报道又过分地渲染了拍卖的增值数字。不少参与竟投的人,其艺术知识与古物鉴别的知识少得可怜,他们凭道听途说进入拍卖会,在热烈的竞买气氛中很容易把赝作和现代行货捧回家中。

  事实上,我国专业艺术鉴定人才非常贫乏,鉴定手法亦很落后,大家都以经验鉴定为主,加上资讯不发达,所以有关人士对艺术拍卖行的前景甚忧。虽然国家对艺术拍卖作出了一些规定,但似乎仅针对现代画家的拍卖资格,治标不治本。如果艺术市场不注意培植基础画廊,而一下子把艺术拍卖推到市场的“顶级位置”,那么艺术拍卖最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“烟消云散”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梁光泽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